國際期刊網:新素食運動
國際期刊網:新素食運動
 

20年前,如果你在飯局上碰到一個素食者,肯定會在心裏嘀咕,”應該是個佛教徒吧?”20年後,你大概會想,“他是健康潮人? 動物保護者? 還是環保主義者?” 

新素食者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去影響身邊的人,北京有一個“別吃朋友”的素食團體,他們定期舉辦宣導素食、拒用熊膽、拒絕皮草、關愛城市動物等演唱會,收入捐贈給所需動物保護團體;有一些人開辦素食餐館,以餐館作為宣傳環保理念的陣地;還有些人在網上寫博客寫素食菜譜,推廣素食……

隨著素食者隊伍的不斷發展,素食運動在全球蓬勃發展。在中國,越來越多的年輕知識份子白領、大學生成為素食運動的主力軍。


雖然素食運動在中國才剛剛起步,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會碰到諸多問題,但多數素食者還是對素食的發展顯得很有信心:”如果能把素食運動和整個社會的所有野蠻的、不尊重生命的行為的批判聯繫在一起,整個社會興起反對暴力的運動,人們不斷強調對暴力的批評,到那個時候,我覺得素食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。”素食者、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蔣勁松說。
 
新素食,非暴力


和傳統的素食者不一樣,新素食者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,不為了單一的宗教信仰而食素,他們更關心動物的權利、在意自身的健康,為全球暖化而擔憂,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喚起公眾意識的覺醒。
這些新派的素食者正嘗試用各自的方式去影響越來越多的人,他們雄心勃勃,正推動一場非暴力的素食運動。

42歲的餘力匆匆走進北京建外SOH09號樓的一家餐廳,智美新媒的老闆劉一鵬和公司的15個員工在這裏等著他,他們趕來聽餘力的蔬食營養學講座。餘力曾經是廈門大學的工學博士,在華為從事了10年研發工作,如今他在康奈爾大學網路課堂學習食品營養學,同時也是一家素食餐廳維根小屋的老闆。

他在上世紀90年代剛開始嘗試食素時,素食在中國還限於佛教徒的小圈子裏。多數人會以—種奇怪的眼光看“素食者餘力”,“肉這麼好吃,你怎麼不吃呢?”20年後,餘力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有價值,它甚至可能拯救地球的危機。素食也開始走出佛教徒的小圈子,越來越多的政要、企業家、明星、白領開始愛上素食。
 
新素食者的三個標籤

“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食素,我說,是為了尊重其他生命,挽救地球的危機,更是為了自己健康,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80%都來自動物,在所有的動物傳染病中,有50%是可以傳給人類的,”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、市政協委員郭耕說,“當然,我有時候也覺得素食挺酷的。”

和郭耕—樣,對很多人來說,素食是—種健康的生活方式,“素食對我來講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,吃素之後,我感覺身體輕盈了許多,而且也不再頻繁感冒了。”網上最火的素食博主、北京汀從業者笨鳥最近出版了第二本素食食譜。
當然,新素食者還有更高尚的動機,基於動物保護的素食者認為,肉食是造成制度性的屠戮動物的根本原因,肉食要以殺害生命折磨生命為代價,除了宰殺,工廠化的飼養,對動物也是很殘忍的,而普遍的素食將輕而易舉地消滅最嚴重、最普遍的迫害動物的行為。

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蔣勁松就是個動物保護者,“肉食者只是沒有意識到肉食和殘害動物之間的聯繫,沒有認識到動物和人的共通,我們要做的,就是把這個聯繫揭示出來”。

近年來,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又為素食者貼上了—個新的標籤——保護地球。" 少吃肉、多騎單車、節制購物 "。連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也稱,“世界各地食用越來越多的肉類是這個全球性危機相關的問題之一,我不是一位素食主義者,但我已大幅度減少了,食肉量。”

貼上這三個標籤的新派素食者搖身一變,成為社會新思潮的代言人。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,一串長長的名人素食者清單:從愛迪生到愛因斯坦,從麥當娜到大S。

在他們的帶動下,素食者的隊伍不斷壯大,有數據稱,美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已達到9%,英國、荷蘭、德國和法國分別是7%、4.4%、1.25%和0.9%;而義大利某些地區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%甚至18%。

非暴力素食運動

隨著素食者隊伍的不斷發展,素食運動在全球蓬勃發展。在中國,越來越多的年輕知識分于白領、大學生成為素食運動的主力軍。

“這些人比較敏感,對靈陛關注比較多,對動物保護環境保護、對健康比較,相對來說他們的思維和心態比較開放,以比較平等和開放的心態來接觸和接受素食,”蔣勁松博士說,“但在中國,素食還是一種小眾文化,暫時還沒有能量去衝擊肉食文化,只能默默地宣導自己的理念,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,如果自己幔慢堅持的話,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,會慢慢影響他人。”

2006年,一群素食的年輕音樂人組成了中國本土的動物保護組織“別吃朋友”,他們宣導全素的理念,定期舉辦宣導素食、關愛城市動物等演唱會,希望能喚起公眾的素食意識。

網路也成為了素食者的傳播平臺,笨鳥的素食博客已經有超過了400萬的點擊量。“不少網友給我留言發郵件,說受到我們的影響,他們也開始嘗試素食了”,笨鳥說,“我希望把博客辦成素食者共同的平臺,以後有人把它接下去,讓它越來越豐富。”

素餐廳也是素食傳播的主戰場,維根小屋每週五都會在自己的餐廳裏召集素食者的聚會,開展講座。近期還開展了—項“28天健康飲食計畫”,在28天中,為人量身定做素食健康食譜。

北京多數素食餐廳的網站,除了標記自家餐廳的位置和行車路線之外,還會告訴消費者北京還有哪些素食餐廳在哪里可以找到。“這是因為素食餐廳被當做傳播素食理念、傳播素食生活方式的一個平臺和視窗,而不僅僅是一個營利的企業。”蔣勁松博士說。


雖然素食在國內仍然很小眾,但眾多的素食者顯得雄心勃勃。“小到個體生命的安全,大到全球變化生存危機,當很多事,隋都跟一個東西有關係的時候,我們肯定繞不開它,所以我以為素食一定會成為一種歷史的潮流。”餘力說。
 
來源 http://www.veg520.com/html/201010/sushi_128799343426668.html

 

 
 
 
 
新素食運動
「新素食運動」是相對於傳統「宗教素食」的概念,包括健康、環保與動物保護等多元價值的吃素行動,有人也提「蔬食」取代「素食」字眼,避免外界貼上宗教色彩,在關心飲食安全與樂活風潮下,加上全球重視地球暖化議題,新素食運動成為一種時尚流行主張。  新素食運動的實踐方式相當多元,包括減少肉品消費、食用有機肉品、一周一素、一般素食與嚴格素食(不吃奶蛋)等,完全依照社會背景、個人狀況與社會運動策略而定。
中國時報 2009-12-19【高有智/整理】
 
 
 
生食——粉紅芽菜手捲
生食——粉紅芽菜手捲 2010-1...
 
Copyright © 2009 週一無肉日. All Rights Reserved.